孩子上大班后如何做好上小学的准备?

  进入大班以后,家长们最关心的事是,大班的生活学习和托小班有哪些区别,会不会和小学的学习生有一定联系?家长应该怎么配合老师的工作?

  幼小衔接的工作是大班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,因为要为孩子上小学打好基础,让孩子们更快更好的适应小学期成的学习生活,然而,让孩子从以玩为让的托小中班,过渡到以学习为主的学前班,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的,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,这不但需要幼儿自己的努力,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帮助。

  一、作息时间

  对家长来说早上幼儿园迟到是非常平常和普通的事情,对孩子并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,哪怕老师和家长说来晚了,孩子吃冷掉的早饭对身体不好,家长宁愿不在幼儿园吃早饭,也想让孩子多睡会儿,可是上小学如果迟到的话,不但影响孩子的学习也会影响孩子们的情绪,甚至影响孩子一天的心情,所以这就要在大班时逐渐调整作息时间,不但要让孩子调整也要让家长调整大班上课的时间比较长,这就得培养孩子足够的耐心,让孩子保证30分钟不走神,可能会有一些难度,所以要通过一些安静的活动培养他们长时间集中注意力,如有目的的看书,需要安静完成的游戏等,午睡的时间也会缩短,家长们会担心,孩子会不会睡眠不足?其实孩子越大,他的睡眠时间也会相继缩短,只要保证他晚上的睡眠时间,基本上都不会影响他们的身体。

  二、促进幼儿自己尝试解决问题,使其在实践中提高自我调节能力。

  实际上实践是提高幼儿自我调节能力的最好途径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尽可能创设较多的实践机会给幼儿自己,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,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。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,当幼儿遇到困难时,我们首先是鼓励幼儿去尝试、去探究,而不是简单地提供帮助与解决;当幼儿之间发生争执时,我们不再仅仅是争取及时解决纠纷、化解矛盾,而是有意识地让幼儿自己去解决,教师多说:“你自己来处理、你说怎么办。”有时,我们还组织一些讨论“如果,这个小朋友是我,我该怎么办?”来提高幼儿的应变能力,进行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。

  另外,我们也通过组织一些较大的综合活动让幼儿增长见识,积累经验,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。如在大班阶段我们经常开展“大带小”的活动。让幼儿通过照顾小班的小朋友增强责任感,提高处理各种事件的能力。

  三、家长如何配合

  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养成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告诉老师一声的习惯,上了小学后,他们就把这个习惯带进了学校。于是,就出现了这样的情景,下课铃响了,小朋友自由活动,可不断有小朋友拉住老师的手说:“老师,我要上厕所。”“老师,我能出去玩吗?”“老师,我要喝水。”这种情形至少要持续半个月以上,小朋友才会养成新的自我管理的习惯。

  家长就可以和孩子玩玩“我是小学生”的游戏,妈妈做老师,孩子做学生,上课的内容可以是唱歌、画画、讲故事,时间可长可短,主要是练习常规。上课前老师提醒学生把上课用的学具准备好,上课时要专心完成任务,下课自由活动,提醒学生去上厕所。在第一轮游戏中“老师”把主要规则讲清楚,然后妈妈和孩子互换角色。这时妈妈扮演的小学生就要给小老师出点“难题”了。比如,正上课中间,举手说:“老师,我要上厕所。”或者下课了,追着小老师说:“老师我可以去喝水吗?”,看小老师的反应如何。相信这样的游戏做过几次之后,您的孩子就具备了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,不会凡事喊老师了。

  总之,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幼儿心理自我保护的重要方面。可以培养幼儿对客观世界的积极态度及浓厚兴趣,提高幼儿对社会大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,从而保证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。

如果您有育儿方面的问题需要咨询,请到育儿问答和众多的妈妈一起交流。[育儿知识问答]
  六一宝贝网(61baby.com)新闻及文章免责声明
更多与 幼儿心理 幼小衔接 作息时间  相关的文章
相关类别新闻
文章搜索,多个关键字之间请用空格分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