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长是否应该鼓励孩子拆东西的行为?

  刚给孩子买了个电动小汽车,可没两天却发现已经被孩子拆成一堆零件了。洋娃娃本来穿着漂亮的裙子,宝宝却把她的裙子给脱了,胳膊也扭了。甚至你会看见孩子把镜子打破了,却努力地用胶水粘,想“破镜重圆”……

  面对孩子的“破坏”你会怎样呢?生气、呵斥孩子再也不许拆东西,还是帮孩子一起完成他的“杰作”?上海著名的幼教专家汪秀丽提醒家长,千万不要粗暴地干涉孩子的探索欲。这样的“破坏性”其实是值得鼓励的。汪老师说,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拆开,是孩子学习探索的一种表现,他们不是故意去破坏一个东西,而是因为他对这个东西感兴趣,想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。比如很多男孩喜欢把玩具拆开,去看车子里面到底是什么,车子为什么会动等,他是沉浸在了自己喜欢的事物里面,并努力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寻找答案。

 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:“小孩爱搞破坏,失去的只是可估量的价值,而得到的却是小孩一生受之不尽的无穷财富——思考、创造和智慧。”据介绍,孩子的这种“破坏性”行为,是由好奇心引起的一种探索性行为。当孩子长到一两岁,随着肢体的发育,活动能力逐渐增强,个体的独立性加强了,他们认识事物的积极性也增强了。他们对世界的认识,已经不再满足于以前的用眼看、用嘴触,还要用双手去摸、用身体去试探,已经不再满足于对事物表面的认识,还要深入到事物的内部,去探究事物内部的秘密。以前那些只能看到不能摸到的他认为神奇的东西,对他都是那么具有吸引力。这个阶段孩子的探索性和创造性行为,有一种执着性和坚韧性,有一种打破沙锅“问”到底的精神,不把自己所探求的东西内部秘密弄明白,他是决不罢休的。

  汪老师认为,对于孩子这样的“破坏”,家长首先要对孩子有宽容的心态,因为破坏的过程就是个学习的过程。不要严厉地批评孩子,也千万不要说“不许再把玩具拆了,不然下次就不给你买了”等这样警告和威胁的话。因为家长的批评和威胁很可能会扼杀孩子可贵的探索精神。

  其次,家长应该尽可能地鼓励并且参与进来,因为孩子“破坏”的过程,是一个手、眼都在活动的过程,能够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。鼓励孩子适当地“破坏”,就是在鼓励孩子的创造力,以及对更多事物的探索兴趣。所以,当家长看见孩子把机器人拆了,应该蹲下来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:“机器人里面是什么啊,怎么会动啦?”并且引导、帮助他们一起寻找结果,然后再跟孩子一起把拆开的玩具恢复原样。这样才能让孩子在“破坏”——探究——重建中获得心理的满足。

  汪老师说,家长们在鼓励孩子“破坏”的行为之余,还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,引导孩子思考。在日常生活中,家长要多提些问题让他们去猜、去想,比如,闹钟滴滴答答地走,家长可以问,闹钟为什么会响,为什么会走呢?皮球为什么一拍就跳很高,如果把气放了,还能跳那么高吗?要在问题提出后,主动带领他们从“破坏”中寻找答案。

如果您有育儿方面的问题需要咨询,请到育儿问答和众多的妈妈一起交流。[育儿知识问答]
  六一宝贝网(61baby.com)新闻及文章免责声明
112个月宝宝的生长发育指标及标准
更多与 探索欲 玩具  相关的文章
相关类别新闻
文章搜索,多个关键字之间请用空格分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