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原来因为是心病(二)

  叶晓光认为,随着我国的社会发展进程加快,各种社会矛盾会集中显现,以后此类心因性群体不适事件会越来越多。揭阳的学生接种疫苗不适事件提醒政府,对群众的不满不能以“堵”和“隐瞒”应对,而应开导和梳理。

  疫苗反应?实为心理作用

  虽然广东省卫生厅解释学生接种疫苗后的群体不适是群发性癔病,但还有不少家长表示难以理解——明明孩子感觉头晕和恶心,为什么说是癔病呢?那群发性癔病到底又是怎么回事?

 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理科主任龚梅恩说,群发性癔病并不难理解。他曾接诊过的一起群发性癔病:某小学给学生提供早餐,其中包括每人一盒早餐奶。有个学生喝了牛奶后肚子痛,还恶心、呕吐,疑似食物中毒,报告了老师。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在学校总是引起很大反应,老师很紧张,急忙去问其他也喝了牛奶的同学有没有出现问题。这件事马上传开了,大家围着身体不适的学生问长问短。当得知同学喝了牛奶有症状后,一些学生就会想:他喝牛奶出问题了,我也喝了牛奶啊,说不定我也有问题!过了一会,就有学生向老师报告出现了类似症状,随后报告有症状的学生越来越多....。。

  “第一个孩子喝的牛奶有问题,其他也喝了牛奶的学生在受到同伴动作、语言、表情的暗示后,觉得自己也开始出现问题。”龚梅恩介绍,群发性癔病是一种因精神或心理因素而导致诱发的精神性反应,虽然“患者”主诉有一系列不舒服,但这些在临床上只是精神症状,检查后不会发现任何器质性变化。而癔病为何会出现呢?主要是因为在某些紧张、刺激性的氛围中受到了暗示而引起。

  专家话你知

  自我中心、爱幻想人群易患癔病

  据了解,近年来各地接种疫苗后发生群发性癔病的报告增多。龚梅恩说,接种疫苗后群发性癔病的表现比较多样,有运动、感觉、植物神经、内脏方面的紊乱等。群发性癔病的最大特点是暗示性强,在他人的语言、动作和表情的启发下,或者看到某种事物“触景生情”,相互影响,诱发症状。但绝大多数人的症状持续时间较短,一般运动障碍持续5~20分钟,精神、感觉障碍持续10~30分钟,植物神经系统紊乱可达1小时或更长。

  精神因素和暗示的作用,是癔症发病的主要原因。但同样受到精神因素的影响以及暗示,为什么有的人没事,有的人就有癔病呢?原来,有“癔病性格”的人更容易受暗示而癔病发作。

  龚梅恩说,情绪变化大、缺少坚定理智、意志不稳定、幻想多、易冲动、自我中心等都属于“癔病性格”,有这些性格特征的人容易受到精神因素刺激或他人暗示而癔病发作。从人群上来说,年轻女性和儿童是高发人群,因为年轻女性易于情绪不稳和感情用事,而儿童幻想多且易受外界暗示和影响。特别是儿童,他们正处于生理、心理、身体、知识全面增长阶段,生长发育尚未成熟,对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,所以当应激因素突然出现,受到外界不良刺激或暗示时易发生心因性反应。

  癔病常因暗示而起,也可以通过暗示来治疗。龚梅恩表示,对癔病患者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,给予安慰剂,消除恐慌及顾虑心理,稳定其情绪,一般来说患者的症状就可解除。群发性癔病经过适当处理痊愈后,预后良好,一般无后遗症。

上一页  [1]  2  [3]  下一页
如果您有育儿方面的问题需要咨询,请到育儿问答和众多的妈妈一起交流。[育儿知识问答]
  六一宝贝网(61baby.com)新闻及文章免责声明
更多与 接种疫苗 癔病 癔症  相关的文章
相关类别新闻
文章搜索,多个关键字之间请用空格分开: